反吊膜设计问题调整
2020-04-22 潍坊飞翔环境工程有限公司
一、池顶立柱的布局以及与壁柱结合:
为了躲避架设于池壁顶部的设备,对反吊膜局部立柱的数量和布置间距做了调整,在池壁、中隔墙顶部共设78根立柱。依照位置关系,可分为三类:角柱是位于中隔墙尽端、外墙四角的立柱;大中柱是除角柱外位于封闭结构四角锥形钢架底边四角下方的立柱;其余均为小中柱,是位于四角锥形钢架底边横杆下方的立柱。角柱和大中柱顶部直接与钢架杄端相连,其定然受力较大,而撑托横杆的小中柱顶部受力较小。根据设置于立柱顶部支座产品的预埋件尺寸,角柱和大中柱顶部平面尺寸不小于1.2×1.2m,小中柱顶部平面尺寸不小于1.0×0.6m。每根立柱下面的池壁均对应设置壁柱,这些尺寸要求也是壁柱截面设计的依据。考虑生物池外观简洁,以及处理的水质情况,壁柱均在池壁内侧设置突起。为了不使壁柱截面发生突变,壁柱向池内侧凸出部分的截面尺寸从柱顶到池底保持不变。另外,整个变形缝的位置也要避开壁柱,不使壁柱通高被从中一分为二,这也是作为生物池的构造措施的设计条件。
二、生物池的构造措施如何调整?
由于地下水位很低没有抗浮问题、而且地基良好,并结合反吊膜工艺设计条件中的水质情况,生物池采用变形缝分缝的构造措施,池长向设置6道、短向设置3道变形缝,形成28个独立的计算单元。每个单元墙长度相近,约为14~15m,均不大于20m。各挡水墙上方的柱的数量均为2~3根。这样各挡水墙的计算条件是类似的。在外墙、中隔墙各选取荷载较大的挡水墙作为单元进行计算即可。
为了阻止封闭结构和池体变形不协调对结构产生破坏,以及防止漏水,需处理好变形缝的做法。变形缝设置了止水带、内外双层密封膏,根据工程经验,增设了抗剪缝的构造。抗剪缝布置在侧墙中,对变形缝两侧墙体提供侧向约束,防止墙体在垂直池壁方向产生过大位移。其具体构造为在止水带两侧设置滑动传力杆,传力杆为直径25m的钢筋,每根长700m,在变形缝的一侧套在直径32mm的硬聚乙烯塑料套管中,套管壁厚1.5m,其中灌满黄油。每对相邻的传力杆竖向间距为300mm。
以上措施力求在简化反吊膜结构形式的同时,保障水池的整体性。